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介绍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身是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8月依托于清华大学正式以“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运行。2007年9月参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A类,并被推荐参加20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的评估获得良好;2012年、2018年参加工程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服务国家能源动力领域重大需求,解决能源动力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重大前沿科技问题为目标,以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等为基础,针对能源高效转换、清洁利用和先进动力技术中的重大基础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相关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以热流科学与高效节能技术、燃烧科学与低碳能源技术、气动热力学与先进动力技术为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将热流基础科学的一般规律与能源动力系统的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致力于解决能源动力领域的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
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和高技术研发项目,在热学新理论、极端条件下流体热质传递理论与热防护技术、微纳尺度导热、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循环流化床及煤气化、非均相燃烧过程的动力学理论及调控方法、重型燃气轮机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近十年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以及其他奖励9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50余项;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总数4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500余篇。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6名等。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热传递机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能源动力及高技术领域中热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炭利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
实验室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良好的学术环境,并具有良好的实验设施条件,是我国热科学与动力工程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